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主办的“2016全国物流园区工作会议”,于7月7—9日在长沙市举行。
在”互联网+物流园区”专题论坛上,中国物流学会理事特约研究员李长宏博士以《创新“物流园区+”,开辟发展新空间》为题,全面剖析了“物流园区+”的内涵、显著特征和主要内容,为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的广大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扩张发展给出了新的路径。
1、“物流园区+”的内涵
“物流园区+”是“物流+”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物流产业集群为基础,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市场运作,创新物流过程管理,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连接和优化配置,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实体经济运行效率,推动商品增值、组织变革和生态发展,形成以物流园区为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的跨界融合新模式。
概括起来,就是挖掘物流园区新的产业要素,创新物流服务过程,最终融合形成新的发展模式、聚合产生新的产业集群和生态。
2、“物流园区+”主要特征
“物流园区+”中的“+”是什么?“+”的实质是顺应行业和时代赋予的机遇,以园区为支点,站在跨产业层面上发展范围经济的业务模式,是基于物流园区规模化、集约化优势沿着价值链进行相关多元化的战略扩张,是对既有商业模式的解构和创新。
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式形成于物流企业规模扩张与竞争优势形成的互动当中,形成于物流与供应链体系互动升级的过程中,形成于物流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互动发展过程中,形成于资源要素投入的优化配置过程中。具有如下六个显著特征。
①园区主导。从物流产业链来看,物流园区所占资产投入比例最高,属重资产投入,但盈利水平并不乐观。
据统计90%园区处于亏损状态,60%园区面临招商难困境。形势逼迫园区企业进行转型升级,重构产业运行规则,重拾本应属于自身的话语权,实现定位由功能到服务,由服务到货品管理,从流到物的三次跨越。
发挥物流园区产业枢纽作用,象蜘蛛织网一样,提高网络经济收益,通过物流业务专业化经营,开发多元化衍生服务,缔造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的更加丰富、综合的生态系统。
②效率驱动。仓储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物流园区是仓储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物流园区+”就是要发挥物流规模化组织化、集成协同作用,变革物流运作模式,形成“枢纽+通道”新的产业组织模式,通过发展物流枢纽经济而实现产业增值的发展目标。
以商流引导物流,以信息代库存,用数据驱动供应链,以较低的供应链总成本提供令客户满意的优质服务。
③重塑商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运输业是生产总过程的动脉。它既是完成生产的必要条件,又是使产品实现消费的必要过程。”位移、服务也是商品。
产品+位移才是消费前完整的商品。“+”的过程就是推动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全过程、完整的商品标准、服务标准和消费体系的生成,以成本最优化的方法,为商品提供显著附加价值,同步实现商品交换价值,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增量、增利、增效。
④跨界融合。物流的价值就在于跨越组织边界,贯穿人和技术资源,实现产品无缝增值和强化竞争优势。
“+”本身就是一种跨界,就是一种融合,就是要打破原有组织形式,发生化学反应,催生出新的事物和形态。跨界不单纯是领地的跨界或者行业的延伸,更是组织系统的跨界重组,是知识资本的跨越。
跨界融合是一种价值主张,一种力量,一种勇气,一种追求。鸡蛋从内部打破就是一个新鲜的生命,从外部打破就是他人的食物。
物流园区作为“+”的推动者,就是要挟巨大物流和人流量而兴百业,打造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新引擎。
⑤开放生态。未来的商业是无边界的世界。开放度决定企业行业命运。物流园区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生态系统,输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和信息,输出的是商品位移、时间和空间效用、竞争优势,以及物流专有资产。
“物流园区+”是以物流为渠道,园区为载体,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更加广阔的领域优化资源配置,连接上下游企业,对接产销,交互商品、信息、价值和知识,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聚集为先导,整合存量,创新增量,循环联动,拓展集聚,推进现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物流与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分享价值,创造互为环境、相互依存新型生态圈。
⑥万物互联。物流贯穿商品价值的产生和消灭的全过程,与物品如影随形。
“+”就是在物流服务过程中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
物流网络、物联网、互联网三网合一的发展模式可以极大地推动中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消费,促进商品间的互联互通,形成万物互联、万业互联。
物联网产生大数据,大数据带动物联网,提升物流服务价值,加快向“智慧供应链”迈进。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网络融合创新空间大。
3、“物流园区+”主要内容
“物流园区+”是基于物流规模、生态之上的外溢效应、放大效应。理解“物流园区+”要从不同层次来区别对待、整体把握,以便于更好地发展、创新“物流园区+”。
第一个层次:物流服务。打铁还需自身硬,“物流+”首先要深刻理解物流是什么?物流本质是基于成本、效率两个维度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商业模式逐步从标准服务下的降低成本扩展为成本约束下的价值创新。
物流园区企业要实现“+”首先要具备优势资源、业务规模、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服务体系以及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设计执行能力。
其次通过提供运输、仓储基本服务,以增值服务的便利化,定制服务的差异化,创新服务的衍生化为标准,构建服务组合,匹配客户的供应链战略,提升客户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客户的价值感受和让渡价值的最大化。
物流量的产生和增长的真功夫一定下在物流业务以外,一定来源于跨界服务的有力支撑。
第二个层次:“物流园区+园区”。物流园区、从业者也有一个连接、联盟的问题,不要狭隘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能停留在拉脚、跑腿和装卸工的角色,要挟物流量而逆袭,从物流服务经营,向经营客户、粉丝、数据、信用、时间和生态进行转型,要有开放的格局,创新的视野,否则根本没有“+”别人的能力。
要以互联网为基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联盟协作和股份合作,推进物流园区跨地区、跨行业合作,建立园区互联、规则共建、信息互通、信用互认、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作机制,不断提高园区业务的一体化、网络化和规模化水平。
发展物流园区网络经济本身就是对产业形态的再创新,通过网络化运营实现物流园区资源效率最大化,促进提升产业的商业价值。
第三个层次:“物流园区+人”。之前,传统视野主要将注意力投放在物流服务和货品上,而新形势下的物流园区4.0是承载着人文、科技、物流和数据的综合生态。
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全方位满足人的需求应作为“物流园区+”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借助社会化的供应链连接人性,从客户思维转换到用户思维,开展个性化营销,指引上游企业的柔性化生产,改善消费者生活状态,经营好消费者的时间价值,满足终端消费者五个不同层次的需求。
另一方面,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加大对员工的关怀,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孕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把园区打造成物流、供应链知识的配送中心和物流的黄埔军校。
人是“+”的起点和归宿,也是向更多要素、更多方向、更深层次延展的驱动力之所在。
第四个层次:“物流园区+供应链”。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供应链是物流企业沿着价值链进行毗邻扩张的有效外延。
物流园区要突破物理空间限制,通过专业化经营做好一个点,形成可复制的服务标准,向产地、销地两端延伸,跨越组织边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借助信息化协同绘成虚实两张网,把园区发展成为供应链集成模式下的枢纽节点,在向供应链深度广度发展过程中分享增值带来的收益。
第五个层次:“物流园区+双创”。“+”的过程将极大带动产业生态共赢,加快产业链开放,孕育大量新兴、快速成长企业,为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在物流领域应用提供“试验田”,发展成为融合创新的重要平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物流园区与“众创空间”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具有高度相同的运营模式和内在发展逻辑。物流园区为创新创业提供土壤、基础设施和产业链的支撑,“双创”又为物流园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动,催生出更加丰富的生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ד物流园区+”必将产生新的平台和新的发展空间。
第六个层次:“物流园区+生态”。物流园区本身就是一个微生态。同时它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为供应链运转提供环境支撑,带动了区域产业集聚。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物流园区将与制造业、金融、农业、商贸、信息、展销、电商等产业融合,最终发展成为以物流为核心向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体验的一二三产业复合生态圈,提升了传统的属地型产业的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从而获得增量经济的突破口。
孟菲斯是美国重要的生物医药集群,是因为首先它是一个物流集群,联邦快递的航空枢纽和物流服务,创造了生物医药所需要的关键的交货时效优势。
多产业集群对于一个地方而言,在经济上就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在这个集群中物流集群处于核心关键的地位。
物流产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集成优势、服务优势,去提升、改造上下游产业,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和规则。
这是一个“+”的时代,“互联网+”、“物流+”,蝴蝶已扇动了翅膀,物流时代的风口即将来临!物流园区的基础业务在于物流,最终胜出一定是基于”+”出来的新的生态之上。